名家首页
名家库
观点荟萃:
谈股论金
经济时评
产业观察
精彩推荐:
首席说
不吐不快
金融界首页
>
名家首页
>
名家库
> 靳毅
靳毅
靳毅先生,现任国海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负责人。曾任国海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固定收益总部同业投资部总经理,申万宏源证券资产管理事业部固定收益总部产品总监等职。北大金融家俱乐部理事,固定收益领域大型NGO“固收汇“创始人。
“赎回潮”下,“固收+”基金表现如何?
2022年四季度,防疫政策优化使得债市出现大幅震荡,在导致银行理财“赎回潮”的同时,也对公募基金的申赎情况及资产配置产生了显著影响。
2023-02-02 07:51:03
0
已阅 51
靳毅:河南城投近况如何?
综合来看,漯河市、信阳市同时面临融资环境边际有所弱化且财政受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影响较大,建议重点关注。
2022-10-27 07:50:25
0
已阅 661
LPR还有多少下调空间?
管当前中美利差明显倒挂,制约了央行下调MLF操作利率的空间。但是9月份出现的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下调,通过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或仍可促使商业银行下调LPR报价加点,实现LPR的结构性降息。
2022-10-24 07:55:45
0
已阅 632
三个逻辑看美国通胀拐点
2023年1季度开始,美国通胀将迎来3因素共振,届时通胀或将开始加速“降温”,而这也将成为观察通胀的重要窗口期。若通胀回落超预期,则当下略显“鹰派”的加息预期也有望提前见顶。
2022-09-27 07:44:46
0
已阅 267
利率还有下行空间吗?
历史上来看,地产部门一旦出现问题后,总是遵循“先货币,后财政”的处置思路。当下,中国地产部门压力犹存,接下来,如何妥善处置地产“困境”仍是政
2022-09-16 11:28:10
0
已阅 264
降息之后,楼市怎么样了?
对债市而言,8月份LPR下行,开启了“降息托底楼市”的新阶段。但正如我们在前文所述,单靠央行降息并不能平息购房者及金融机构对于“烂尾”问题的担忧,此种担忧仍将持续性地制约楼市复苏。
2022-09-13 07:44:15
0
已阅 323
上半年,理财市场四大看点
无惧赎回阴霾,规模完成正增长;非标转存款,信用风险偏好有所下降;代销渠道增加,投资者接受度提升;养老产品依旧是下半年关注重点。
2022-08-30 12:24:25
0
已阅 222
靳毅:人民币贬值,会制约降息么?
8月15日人民银行调降MLF操作利率,带来债市利率普遍下行后,人民币汇率也同时出现贬值行情。债市投资者普遍关心,当前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是否会制约央行做出新一轮降息决策?
2022-08-29 11:30:45
0
已阅 279
对话·浦银安盛褚艳辉:绝对收益策略中的变与不变
本次对话从3个部分——(1)初心:坚守绝对收益理念;(2)践行:从风险性价比出发;(3)迭代:跟住时代大背景,与他共同探讨了,在打造绝对收益产品的多年时间里,有关投资各个方面的心得体会与思考。
2022-08-18 09:47:40
0
已阅 171
美债利率见顶了吗?国海固收:断利率高点确认为时过早
本轮美债利率的回落逻辑与5月份时期类似,均反映了市场对“衰退预期”的交易。此次市场再度开始交易衰退,主要有两大导火索:1)美联储开始正视“衰退风险”;2)经济和价格数据展现初步“衰退信号”。
2022-06-28 11:43:55
0
已阅 434
对话·信达澳亚方敬:低波“固收+”产品的股票增强策略
对于“固收+”产品而言,收益与回撤控制都非常重要,但同时把两者做好并非易事。
2022-06-27 07:37:00
0
已阅 418
可转债监管再升级,影响有几何?
本次颁布的新规并不是独立的规则,而是对现有条款的优化升级。
2022-06-20 11:31:35
0
已阅 485
流动性宽松,还会持续多久?
财政端继续发力,基本能弥补派生存款增长及专项债发行提速,造成的6月份资金缺口。因此在6月末财政留抵退税结束之前,整体资金面或仍维持较为宽松的状态。
2022-05-30 11:41:00
0
已阅 648
国海固收:强美元下,人民币如何演绎?
短期来看,人民币贬值存在两大“催化剂”:1)美元快速升值周期中,人民币难以独善其身;2)股市赚钱效应下降使得资本存在外流压力。长期来看,出口增速下降,将使得人民币贬值逻辑相对确定。
2022-04-25 16:02:15
0
已阅 765
国海固收:“宽信用”来了么?
1月降息后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至2.7%左右,已经隐含了投资者对于二次降息的期待。在此情况下,“宽信用”与否将会成为下阶段扰动债市的主要因素。
2022-02-07 08:11:05
0
已阅 308
降准预期落空背后,关注一个关键指标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为何反而打消了四季度降准的预期,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讨。
2021-10-25 08:46:20
0
已阅 297
“宽信用”能否如期而至?
在房地产销售疲弱,企业回款速度下降的情况下,M2-M1的剪刀差仍在进一步扩大。在当前地产风波悬而未决,以及限电限产冲击制造业的情况下,除去基数效应之外,能否迎来真正的宽信用仍有待观察。
2021-10-14 10:10:30
0
已阅 265
美国债务上限危机的影响有多大?
本轮债务危机出现“技术性违约”的可能性依旧较小。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现在,美国债务上限问题最大的敌人是时间,随着“违约日”的临近,债务上限问题将对资本市场产生一系列潜移默化的扰动,进而加剧市场波动。
2021-09-30 11:57:05
0
已阅 544
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有何深意?
2021年9月17日,央行时隔15个月重启14天逆回购工具,当天投放14天逆回购500亿元,操作利率维持在2.35%。央行表示,此举是为了“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
2021-09-22 08:33:55
0
已阅 371
如何稳经济、稳就业将成为政策调控的重中之重
整体来看,疫情对居民消费的扰动、地产调控制约地产投资、海外需求“退潮”制约制造业生产投资等因素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压力正逐渐显现。下阶段,如何稳经济、稳就业将成为政策调控的重中之重。
2021-09-16 09:28:40
0
已阅 353
加载更多
投稿
Mail: fang.bao@jrj.com.cn
Tel: 010-83363000-3477
更多专栏作家
查看全部
李宇嘉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靳毅
国海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负责人
张启迪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赵伟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